更多
首页 >  要闻 >

【米開朗基羅「亞當的誕生」解析】(同類作品中這為何是經典?米開朗基羅偉大在哪?)

2023-05-31 00:08:29 来源:哔哩哔哩


(相关资料图)

(以下段落節錄自台灣大學王世宗教授《歷史與圖像——文明發展軌跡的尋思》第九章〈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觀點下的天人之際〉)  米開朗基羅的「亞當的誕生」(Sistine Chapel)就思想概念而論,實無突破傳統神學之處,這是一切此題作品的限制;然就藝術表現型態而言,它將基督教信仰下人文主義可以伸張的觀點,發揮至淋漓盡致的地步。  在這件作品中,人神相貌甚為接近,暗示人神同形同性(anthropomorphism)或強調人的天性良能,故「人物」的諧和比例和典雅造型與希臘古典人像藝術相同,表現人本立場以人造神的理想思路;但畫中的天人距離與上下關係也愈為明顯,表示不論人如何完美皆不能如上帝的神格。  此畫可見亞當的體態更為健壯優美,他與上帝的體型極為相似,尤其上帝雖不像亞當赤裸,但祂的薄紗衣不蔽體,所現體格與人並無差異,這表現人高度的自詡自信,敢與天比較;然上帝與亞當各據一個領域(世界),一上一下,並非平等,中間空白處像是分隔天人的巨大鴻溝,人類永難跨越,這又表示造物主高高在上,不是人可以瞭解或攀附。  上帝右手平伸,點觸亞當伸出的左手手指,這個代表神創造人的動作極富有神秘性,但深究之下又不見其神秘意涵,此乃藝術圖像表述理念的侷限,但也因為這個「欲言又止」的氣氛,使得人神若即若離的關係充分展現 ,或說神意真理可以接近卻永不能掌握的事實由此暗示。  同時,上帝伸出的是右手而亞當承接的是左手,這代表神人之別,然二者用以相接的皆為食指,這又表示天人一貫之義;而實際上,上帝與亞當的手指於此並未碰觸,這意味神人之隔,但其最終的接觸又為理所當然或足可期待,這又指示天人合一的目標。  並且全圖可見上帝主動與亞當被動的情勢,這當然吻合神造人(而非人造神)的觀念,也可表現基督教信仰中上帝對人關愛的恩典;尤其亞當的姿勢並非積極求助的樣子,他的手掌與手指下垂的情形表示他處於瞢然渾噩狀況(此時亞當的無知天真狀態顯示他尚未犯罪),這可表示人由天成,亦必由神點化救贖方能超脫困境。  同樣地,相對於亞當空無一物與樸實簡單,為了展示上帝的神秘內涵與全知全能,這個上帝仍為髮鬚長密的老人形象且非一絲不掛(米開朗基羅的「最後審判」中的上帝為全裸);亞當所據為一空地,上帝的背景則為天使群聚的飄揚布幕,這也襯托人間不及天界的奇幻。  此作顯示米開朗基羅一方面體現文藝復興的藝術風華,另一方面則企圖超越藝術以哲學性思考詮釋天人關係,它不僅富有美感也寓有深刻觀念,惟兩全其美的期望終使理念的深度不能更有開發,故此作常被視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代表,觀者心得多為人文主義的價值,而不能感覺其探討天理神道的本意。#歷史與圖像##艺术##米开朗基罗#

标签:

国际
国内

要闻

健康

法制

体育